不同濕熱條件下真菌發酵玉米秸稈殘留物還田對土壤胡敏酸結構的影響
【摘要】:秸稈還田是實現玉米秸稈資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固態發酵后的玉米秸稈殘留物還田效果要優于玉米秸稈直接還田。但不同濕熱條件下固態發酵的玉米秸稈殘留物的還田效果是否相同,則很少被探討。因此,本研究設置6組處理,分別為:CK(空白對照)、CS(秸稈直接還田)、T_(25)H_(70)(溫度25 ℃、濕度70%)、T_(30)H_(70)(溫度30 ℃、濕度70%)、T_(30)H_(60)(溫度30 ℃、濕度60%)和T_(25)H_(60)(溫度25 ℃、濕度60%)秸稈殘留物還田,利用元素組成、紅外光譜和熱穩定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濕熱條件下固態發酵玉米秸稈殘留物還田對土壤HA(胡敏酸)結構的影響,為農業生產中玉米秸稈還田提供理論依據。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濕熱條件下的玉米秸稈殘留物還田使土壤HA結構向簡單化方向發展。其中T_(25)H_(70)處理的O/C=0.686、H/C=1.268、I_(2920)/I_(1620)=0.78、失重高中比為0.87。T_(25)H_(70)(發酵溫度為25 ℃、濕度70%的秸稈殘留物還田)處理的土壤HA分子的脂族性增強、芳構化程度降低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