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矩陣分解方法識別地下核爆炸
【摘要】:利用3次地下核試驗及其附近3次天然地震的地震資料, 反演獲得震源地震矩張量, 通過矩陣分解方法識別地下核爆炸。結果表明, 地下核爆炸地震的震源中有較顯著的爆炸源(EXP), 也有補償線性矢量偶極(CLVD)源和雙力偶(DC)源。CLVD的物理機理是爆炸引起介質破裂, 在地下核爆炸震源中占較大的比例。與地下核爆炸相比, 天然地震一般為剪切位錯模式, 其震源中DC占較大的比例。
|
|
|
|
1 |
李普春;劉力強;;粘滑實驗過程中震源的多點錯動[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
2 |
宋占武;曹鳳海;甄建光;陳繼紅;張曉盟;;震源導航系統的研發及應用[A];第四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C];2012年 |
3 |
劉強;韓立國;;非均勻混合震源數據分離研究[A];2015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九)——專題26深部資源探測技術與礦集區立體探測、專題27變質作用過程的觀察與模擬[C];2015年 |
4 |
魏富勝;唐天明;;研究震源性質的倒譜方法[A];200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1年 |
5 |
丁西凱;尹燕欣;;海洋氣槍立體震源虛反射特征與壓制方法[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十一)——地球物理應用前沿[C];2015年 |
6 |
張攀;毛偉健;;混合震源數據最小二乘直接成像[A];2016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三)——專題46:地震波傳播與成像[C];2016年 |
7 |
曲杉;;基于閾值迭代-相減法和曲波域去噪法的雙震源炮集分離[A];2014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專題17:油氣田與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論文集[C];2014年 |
8 |
朱亞平;楊慧珠;王勇;董淵;;震源信號提取的一種方法[A];1999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9年 |
9 |
許達貞;童思友;;海洋立體震源激發特性研究[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十)——地球物理環境與國家安全[C];2014年 |
10 |
廖儀;童思友;劉懷山;張進;;深水海底震源儀初步設計[A];國家安全地球物理叢書(八)——遙感地球物理與國家安全[C];2012年 |
11 |
王繩祖;施良騏;張流;;震源錯動帶端部的剛度效應[A];中國地震學會第二屆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1984年 |
12 |
王漢闖;陳生昌;周華敏;佘德平;;多震源激發地震波數值模擬[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
13 |
魏富勝;郭祥云;許忠淮;;識別地震與爆炸的時間域新判據[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
14 |
姜弢;林君;陳祖斌;;相控震源對單一傾斜地層探測的仿真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
15 |
祖紹環;鄒曉峰;金江寧;蓋志鵬;;多震源高效采集數據分離[A];2015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八)——專題64應用地球物理學前沿、專題65地球生物學[C];2015年 |
16 |
李世愚;滕春凱;;三維破裂在震源和斷層研究中的應用[A];1997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
17 |
祖紹環;周輝;江懋才;陳陽康;;基于低秩約束的海上多震源數據分離方法[A];2018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四十五)——專題98:東亞多板塊匯聚與燕山運動、專題99:深部地球化學找礦、專題100:油氣地球物理[C];2018年 |
18 |
劉代志;趙克;蘇娟;王飛;楊永華;;核爆地震模式識別的幾個問題[A];1999年陜西省地球物理學會年會:陜西地球物理文集(三)[C];1999年 |
19 |
盧昕婷;韓立國;張盼;孫宏宇;;基于全變分原理的多震源混合數據偏移[A];第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分9 南海深水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
20 |
唐杰;;偽隨機噪聲編碼震源的編碼方式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
|